
河南鋼達市場部獲悉,“十三五”船舶及海工裝備重大項目——海洋核動力平臺已進入技術設計收尾階段,即將轉入工程建造,首個平臺預計2020年前問世。與此同時,在工程建造中使用的核電鋼;海洋平臺板;高強板等海工建材需求量大幅增加。
719研究所專家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金麟表示,該平臺是典型的軍民融合項目,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民用需要,解決了安全性、輻射防護、廢棄物處理等多項技術難題。同時對選用原材料的方面也要求極為嚴格。
海洋核動力平臺是一座海上小型核電站,有“浮動式”和“可潛式”兩種類型,可適應不同海域環境,為海洋石油鉆井平臺、島礁等提供電力,未來將成為我國海洋國土上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,海洋平臺板,耐腐蝕板作為該項目主要用材,專業的設計使墊板具有很強的抗蠕變冷流性能,從而保證密封過程中螺栓緊固力的穩定保持;耐腐蝕板具有獨特的順應成型能力,無需特別增加壓緊力,大大延長法蘭的使用壽命。彌補密封表面的不規則,密封性能可靠。為該項目提供的安全的保證。該項目2015年底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。湖北省與中船重工合資創辦了“中船重工湖北海洋核能有限公司”,該公司為海洋核能的業主公司,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為工程的技術總負責單位和工程總承包方。平臺批量建設后,將形成市場規模逾千億元的海洋核能產業鏈。
湖北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技術實力雄厚、人才聚集度高,為充分發揮這些優勢,2013年初我省成立湖北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院士工作中心。目前,中心擁有包括“中國核潛艇之父”黃旭華院士在內的30名院士。依靠院士們的智力支持和行業影響力,在海洋核動力平臺、世界首例超大型深遠海智能漁場等一批高端產品上獲得突破性進展。
掃描以下二維碼,關注“特殊鋼材服務專家”了解更多詳情: